“梦想小镇”绽放幸福之花
(相关资料图)
——青年毛泽东游学路起点石仑关见闻
研学团队在宁乡市夏铎铺镇石仑关的李家伞铺学习油纸伞制作。(资料照片)通讯员 摄
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曼斯 黄志坚
【核心提示】
1917年,青年毛泽东携学友萧子升启程游学,位于宁乡市夏铎铺镇天马新村的石仑关正是他了解民情、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第一站。他们在这里进行农村调研,为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收集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。
2016年,“青年毛泽东游学路”经全国红色旅游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授旗,成为学生研学的目的地。如今,石仑关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。
【一线见闻】
流水潺潺,婆娑翠影沉浮其间。游人三三两两闲坐湖边,笑看孩童戏水。以一羊肠小道为界,山坡处有树大冠如盖,不少游人庇荫于此,尝蔬果鱼肉,品蜜饯鲜茶,颇有野趣。
这里是宁乡市夏铎铺镇天马新村的石仑关,青年毛泽东游学的起点。6月17日,记者来到这里采访,所见风景想来已与百年前大有不同。
见记者一行到来,石仑关梦想小镇负责人罗俊男边介绍边引路:“这条小路本是长沙通往宁乡的官道,当年毛泽东便是从这里步行来到宁乡。”
近两年,户外露营风生水起。这里依山临水,曲径通幽,是露营的绝佳去处。帐篷一经搭起,游客络绎不绝。
露营基地虽红火,却只是冰山一角。沿湖盘旋而上,梦想小镇的全貌逐渐展现在眼前。
丘陵环绕下,屋舍掩映在茂密的树木中。一条狭长的小路贯穿田野,向几幢泛黄的老房子延伸。远远看去,一队人正在路上行进。罗俊男告诉记者,这条路名为“百年征程路”,所有来此研学的孩子都要走一趟。或汗流浃背,或满身泥泞,抵达终点时,便会有幸福来之不易的感叹。
不一会,记者抵达目的地,在毛泽东与宁乡党史陈列室前,与满头大汗从小路赶来的一行人碰个正着。
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名十来岁的少年,记者上前与他攀谈:“今天是爸爸妈妈带你来的吗?”
少年爽朗一笑:“是我带他们来的。”
经交谈了解到,少年叫彭禹之,一个月前随学校来此研学。一天的研学历程既好玩,又有收获。一到家,他便邀请全家人一定要再来一次。
记者问:“研学怎么个好玩法?”
“你玩过‘真人角色扮演游戏’吗?这里研学像‘真人角色扮演游戏’一样有趣。玩完以后,老师还会带着我们复盘,每个人都要谈理想、谈目标,大家都很受鼓舞。”彭禹之说得眉飞色舞。
石仑关梦想小镇的研学课程与青年毛泽东游学故事深度结合,寓教于乐,颇有意趣。
当年,青年毛泽东来到石仑关时遭遇暴雨,在村头的李家伞铺躲雨。毛泽东见景生情,赋诗一首。伞铺店主李爹爹钦佩其才华,随即热情款待二人,并拿出两把新伞相赠。
这一场景被设计在研学课程之中。参与研学的学生需根据提示,找到由老师扮演的“李爹爹”,通过展示才华,让店主慷慨赠伞。
伞铺避雨、茶馆讨茶、对联换钱、读无字书……学生沉浸其中闯关,完成一个任务,才能进行下一个课程。通过数个场景的串联,不仅能将青年毛泽东游学这段历史烂熟于心,还能感知伟人的家国情怀,从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。
凭借着体系完整、理念优越的课程设计,石仑关被认定为省级研学基地。在研学季,几乎每天都有来自省内外的团队前来研学。罗俊男介绍,不久前,来自常德汉寿的团队一次来了1280名学生,整个行程井然有序,收获“五星”好评。2022年,石仑关全年研学人数达5万余人次。
人气的红火,带旺了原本宁静的乡村。距离毛泽东与宁乡党史陈列室不远处,有一朱姓农户。老朱去年动起了“生意经”。
见孩子来来往往,他采购了一个大冰柜,批发购进冰激凌、矿泉水、饮料。只待有团队举着旗子过来,他立马把冰柜拖出来放在院子里。气温高时,冰柜里的货一天就能卖完。
看老朱生意红火,周边村民也跟了上来。记者看见有人堂屋前摆着一篮黄瓜,上前搭话:“黄瓜多少钱一根?”
“小的你拿着吃就行,要得多了再算钱。”村民说着把还挂着水珠的黄瓜递了上来。咬上一口,冰凉、沁甜。
另一户人家挂着“石仑关生态农庄”的红色招牌,门前停着20多辆车。推开门一看,大堂里10多桌客人已坐得满满当当。
老板洪志章忙得不可开交,他边按计算器,边大声说:“这几天每天都有20多桌,搞手脚不赢咧!”
随行的天马新村党总支副书记高峥告诉记者,农庄刚开业时,“窝”在山坳里,交通不便,靠乡邻“捧场”。研学项目开发后,泥路变公路,游客纷至沓来,现在一年营业额有一二百万元。
“梦想小镇在起步之初,在制度层面进行了规范,让村民、村集体、社会资本实现利益共享。”夏铎铺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赵曦芝介绍,按照合作协议,村集体整合土地、房屋等资产,和村民共同占股,湖南润境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投入资金,负责项目建设、经营。村集体与村民获得田地租金和占股回报的双重保障,村民还可以通过就业、经商等方式参与景区共同发展,获得收益。2022年,天马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0万元。
回到与毛泽东与宁乡党史陈列室不远处的老茶馆,有一位孩子正往树上系红色的许愿带,上面写着:“我想赚很多钱,把钱分给所有人。”树上还挂着许许多多歪歪斜斜的许愿带:“下个星期学会一字马”“成为宇航员”“像毛爷爷一样改变世界”……
孩子们的梦想挂在树上,天真烂漫,未来可期。村民们的梦想种在地里,每日用勤劳浇灌,已绽放出幸福之花。
【记者手记】
以和为美
依往常经验,若开车去景点、农庄或是商铺,谁赚钱,车就停谁家门口。生怕停偏了一点,挡到乡邻的门,引来不必要的纠葛。来了石仑关,却发觉自己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”。
采访石仑关生态农庄时,正值中午,门前“车满为患”。正愁着呢,马路对面的村民挥着手,摆出指挥停车的架势来。当时想,只怕停车要收费。没想到等车停稳落定,村民潇潇洒洒拂衣而去。直到采访结束,他也只是坐在堂屋前挥手道别,半点没谈收钱的意思。
午饭时,记者与天马新村党总支副书记高峥聊起此事,对方笑着说:“这事儿从2017年开始就成了共识:来者皆客,停车一律免费。”
早在梦想小镇项目还未正式运营以前,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已挨户上门,和村民分析利弊:文旅项目对地方发展只有好处,没有坏处。有机会,大家一起上。赚了钱,大家一起分。
原本在家带小孩的家庭主妇曾艳霞当起了助教,教孩子们制作油纸伞;周仁礼在务农之余担任安全员,一个月能赚5000多元;朱建军包揽了项目上所有木工活,2022年拿到了13万元的工资……实实在在地获益,令村民至今仍坚守当年承诺,一起守护着梦想小镇的发展前景。
百余年前,青年毛泽东怀揣着对中国农村的满腔忧思启程游学调研。如今,人们循着伟人足迹而来,所见乡村已是一片和美。此情此景,想必可令伟人心安。
关键词: